【正文】
神法五龙①。盛神中有五气,神为之长,心为之舍,德为之人;养神之所,归诸道②。
道者,天地之始,一其纪也③。物之所造,天之所生,包宏,无形化气,先天地而成,莫
其形,莫知其名,谓之神灵④。故道者,神明之源,一其化端。是以德养五气,心能得一
乃有其术⑤。术者,心气之道所由舍者,神乃为之使⑥。九窍、十二舍者,气之门户,心
总摄也⑦。
【注疏】
①盛神:使精神旺盛。法:效法。五龙:一说指五行之龙,道藏本注解用此说。一说指
五行之仙。《昭明文选》载郭璞《游仙诗》:"奇龄迈五龙,千岁方婴孩。"李善注解引用《
甲开山图》荣氏的说法,认为五龙就是木、火、金、水、土之仙:"五龙,皇后君也。昆弟
五人,皆人面而龙身。长日角龙,木仙也;次日徵龙,火仙也;次日商龙,金仙也;次日
龙,水仙也;次日宫龙,土仙也。父与诸子同得仙,治在五方。"道藏本注:"五龙,五行
龙也。龙则变化无穷,神则阴阳不测。故盛神之道法五龙也。"
②五气:五脏的精气。古代医学,以五脏配五行,肝配木,心配火,脾配土,肺配金,
肾配水。故五脏之气,也是五行之气的体现。长(掌):主宰者。舍:依托之处。道藏本注
"五气,五脏之气也,谓神、魂、魄、精、志也。神居四者之中,故为之长;心能舍容,故
为之舍;德能制邪,敦为之人;然养事之宜,归之于道。"按:"德为之人",不太通顺,疑
人"字是"大"字之误。"德为之大".就是有道德可以使精神壮大。
③道:道家认为"道"是世界的本源与规律。纪:丝的头绪,开端。《老子》:"道生一,
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"道藏本注:"无名,天地之始,故日道者天地之始。道始所
者一,故日一其纪也。
④神灵:指产生天地与万物、包容弘厚、无形化气的"道"。道藏本注:"言天道昆成,
阴阳陶铸,万物以之造化,天地以之生成,包容弘厚,莫见其形。至于化育之气,乃先天
而成,不可以状貌诘,不可以名字寻,妙万物而为言者也。是以谓之神灵。"
⑤德养五气:用道德涵养五气。术:术数,道术,即根据道而采用的方法。道藏本注:
"神明禀道而生,故曰道者神明之源也。化端不一,有时不化,故日一其化端也。循理有成
谓之德。五气各有循理,贝§成功可致,故日德养五气也。一者,无为而自然者也。心能无
为,其术自生,放曰心能得一乃有其术也。"俞樾《读书余录》云:"德、得,占通用。"
⑥心气之道:心气的活动规律。所由舍:活动的途径与归宿(结果)。神乃为之使:精神
是术的使者,意即通过思维活动才能产生并运用术。道藏本注:"气合自然之道,乃能生术
术之有道由舍,则神乃为之使。"
⑦九窍:双眼、双耳、双鼻孔、口、前后阴。二二舍:不详。道藏本注解认为这就是佛
教所讲的"十二处"(又称"二入",包括"六根"与"六尘")。道藏本注:"十二者,谓目见色、
耳闻声、彝受香、;3知睬、身嫩触、意思事,根境互相停舍,故日十二舍也。气候由之出
入,故日气之门户也。唯心之所操秉,故日心之总摄也。"
【正文】
生受于天,谓之真人;真人者,与天为~而知之者①。内修练而知之,谓之圣人;圣人
者,以类知之②。故人与生,一出于化物③。知类在窍④。有所疑惑,通于心术;术必有
通⑤。其通也,五气得养,务在舍神,此谓之化⑥。化有五气者,志也、思也、神也、德也;神其一长也⑦。静和者,养气。养气得其和,四者不衰,四边威势,无不为,存而舍之,是谓神化归于身,谓之真人⑧。真人者,同天而合道,执一而养产万类,怀天心,施德养,无为以包志虑思意,而行威势者也⑨。士者通达之,神盛,乃能养志⑩。
【注疏】
①生:通生"。真人:道教所推崇的修炼得道的理想人物。《淮南子•本经训》:"莫生
莫死,莫虚莫盈,是谓真人。"《庄子》称老子为"古之博大真人"。唐玄宗封庄子、列子、
文子、亢仓子为道教的四大真人。知之:了解道,掌握道。道藏本注:"凡此皆受之于天,
不亏其素,故日真人。真人者,体同于天,故日与天为一也。"
②内修炼:即修身养性。类:类别,类推。道藏本注:"内修炼,谓假学而知之也。然
圣人虽圣,犹假学而知,假学即非自然,故日以类知之也。"③人与生:人的****与生命。
道藏本注:"言人相与生在天地之间,其得一也。既出之后,随物而化,故有不同也。
④知类在窍:通过感官了解事物。类:事类,事物。道藏本注:"窍,孔窍也。言知之
事类,在于九窍。"
⑤通于心术:通过心的思考而运用道术判断。术必有不通:根据前后文及道藏本注释,
应该是"心无其术,必有不通"。道藏本注:"然窍之所疑,必与术相通。若乃心无其术(术)
必不通也。"
⑥舍神:使精神得到归宿,保持镇静与专一。道藏本注:"心术能通,五气自养。故养
五气者,务令来归舍。神既来舍,自然随理而化也。"
⑦化有五气:由五气变化产生。一长:统一管理。道藏本注:"言能化者,在于全五气。
神其一长者,言能齐一志思而君长之。"
⑧静和;宁静平和。四边威势:向四方发出威势。道藏本注:"神既一长,故能静和而
养气;气既养,德必和焉。四者,志、思、神、德也。四者能不衰,则四边威势力无有不为常存而舍之,则神道变化自归于身。神化归身,可谓真人。"
⑨同天合道:跟天与道合~。执一:即坚守自然之道。《老子》:"天得一,以清;地得
一,以宁;神得一,以灵;谷得~,以盈;万物得....以生;侯王得一,以为天下贞。"
道藏本注:"一者,元为也。畜真人养产万类,怀抱天心,施德养育.皆以无为为之。故日
执一而产养万类。至于志意、思虑、运行威势,莫非自然循理而动、故目无为以包也。"
⑩士者:指游说之士。道藏本注:"然通达此道,其唯善为士乎?既能盛神.然后乃可养志。
二、养志
【正文】
养志法灵龟①。养志者,心气之思不达也②。有所欲,志存而思之。志者,欲之使也。
欲多则心散,心散则志衰,志衰则思不达也③。故心气一,则欲不徨;欲不徨,则志意不衰;志意不衰,则思理达矣④。理达则和通,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⑤。故内以养志,外以知人。养志则心通矣,知人则分职明矣⑥。将欲用之于人,必先知其养气志。知人气盛衰,而养其志气,察其所安,以知其所能⑦。
【注疏】
①养志:培养志向、意志。灵龟:占人认为乌龟是一种长寿而通灵的动物。《庄子•秋
水》:"吾闻楚有神龟,已三千岁矣。"故道家养生讲究"龟息"之法。认为像乌龟一样调匀呼
吸,绵绵不断,节制饮食,就阿以长生。又,古代盛行占卜之术,以龟甲为占卜工具,故称龟为"灵龟"。道藏本注:"志者察是非,龟者知吉凶,故日养志法灵龟。"
②心:古人认为心是主宰思想活动的器官。气:指人体的活动机能。达:畅达。道藏本注:"言以心气不达,故须养志以求通也。"
③心散:思想分散。道藏本注:"此明纵欲者不能养气志,故所思不达者也。"秦恩复校订本云:一本无"志"字。
④徨:闲暇,空隙。欲不徨,指欲望不能乘机膨胀。道藏本注:"此明寡欲者能养志,故思理达矣。"
⑤和:和气,平和正常的活动机能。通:畅通。乱气:杂乱不正常的活动机能。道藏本注:"和通则莫不调畅,故乱气自消。"
⑥知人:了解人,处理好人际关系。分职:各自分掌的职责。道藏本注:"心通则一身奉,职明则天下平。"
⑦所安:所安心的事情,即兴趣、爱好。所能:所能作的事情,即能力、才干。道藏本
注:"讲欲用之于人,谓以养志之术用人也。养志则气盛,不养则气衰。盛衰既形,则其所
安、所能可知矣。然则善于养志者,其唯寡欲乎!"
【正文】
志不养,则心气不固;心气不固,则思虑不达;思虑不达,则志意不实;志意不实,则
应对不猛;应对不猛,则志失而心气虚;志失而心气虚,则丧其神矣①。神丧,则仿佛;仿佛,则参会不一②。养志之始,务在安己;己安,则志意实坚;志意实坚,则威势不分,神明常固守,乃能分之⑧。
【注疏】
①固:稳固,坚定。实:充实。应对:应付,对答。猛:严厉,此处有理直气壮的含义。
道藏本注:"此明丧神始于志不养也。"
②仿佛:同"恍惚",模糊不清醒。参会:探求,领会。不一:不专一。道藏本注:"仿佛,不精明之貌。参会:谓志、心、神三者之交会也。神不精明,则多违错。放参会不得其一。③安己:使自己安定。道藏本注:"安者,谓少欲而心安也。威势既不分散,神明常来固守,如此则威精分势震动物也。七分。渭散亡也;下分,谓我有其威而能动彼.故日乃能
分也。"
|